穴位研究
哈佛/复旦团队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揭示了一类背根神经节感知神经元,为中医针灸穴位特异性提供了现代神经解剖学基础。该研究发现这类神经元是低强度针刺刺激激活迷走神经-肾上腺抗炎通路的必要条件,并能预测不同部位电针刺激的抗炎效果。
• Copy the embed code to showcase this product on your website
• Share on X to spread the word about this amazing tool
文章链接这次发表在Nature的文章揭示一类背根神经节感知神经元,是低强度针刺刺激激活迷走神经-肾上腺抗炎通路的必须的。神奇的是,根据这一类神经在小鼠周身的分布特点,可以找到并预测不同部位低强度电针刺激抗炎效果,这份研究为穴位相对特异性的存在提供了现代神经解剖学的基础。
这意味着传统中医实践中的有效部分被逐渐吸纳进现代医学领域了。当然在小鼠身上证实的实验距离临床还很遥远,但无疑是一个很值得高兴的现象。网上一个月经话题是中西医之争,但这样的争论只会助长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和反爱国主义情绪。人们需要标签来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,这种需求无可厚非,但爱国主义的旗帜下鱼龙混杂,并不是所有的标签都值得选择。我们应当理智地选择自身的标签,而不是被盲目的爱国主义情绪所裹挟。简单来说,我们需要科学地爱国,这才是真正的爱国主义。事实上真实的世界里面并无中西医的区别,只有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区分,前者是根据古老的传统传承下来的经验和面目可疑的玄学理论,后者则是在实验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科学研究的技术应用。前者未必全错,后者未必全对。但关键在于后者在学术共同体的争辩下有足够强大的自我修正能力。常见的争辩是中医几千年来治好无数的中国人,怎么到了现代就要被抛弃掉呢?首先,中医的五行理论不具备可证伪性,你可以说这是一种哲学,但绝不能说这是一种科学,是无法纳入现代科学领域来进行研究的。其次,中医作为一门经验学科,是有许多有效的实践的,但是因为坚持着辨证施治的传统,与现代医学的研究思路扞格不入。经济学家艾智仁提过一种”好像理性(as if)“假说,可以解释中医作为一种传统是如何流传下来的:假设在北京和上海之间有2条高速公路,其中一条有加油站,另一条没有,从北京开车至上海,必须要中途加油。若你在上海观察,会发现一个现象,那就是只有有加油站的那条高速公路有车抵达,似乎每个司机都知道应该选择有加油站的高速公路。但实际情况是,没有加油站的那条高速根本不允许有司机到达上海。也就是说,能流传至今的传统,是被环境筛选过的,妨碍人类生存的传统会自然消亡,但是人们往往不知道传统的真实意义所在。在更强大的替代解释理论出来之前,坚持传统是有价值的,但是如果有了更强大的替代解释理论还坚持传统,而不是有选择地进行扬弃,那无疑是不明智的选择。